八角鼓是什么乐器?
八角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因其鼓框为八角形而得名。它流行于中国东北、华北地区以及云南大理、剑川等地。
据传,八角鼓由满族八旗的首领各献一块上乘木料镶嵌而成,象征满族八旗的团结。在明代中叶,八角鼓流行于北京,并被列入“都城八绝”之一。后来,八角鼓逐渐发展为说唱曲种,以山东聊城、临清、济宁一带的“山东八角鼓”为代表。
八角鼓的鼓身较小而扁,框高约5厘米,对边长19厘米。框用红木制作,蒙以蟒皮、羊皮或马皮,四周边缘镶嵌骨片装饰,边框的七个面上镂成扁圆形窗孔,每个窗孔内装有一对铜制小钹,其中一面边框装有小铜环,系有两根丝质长穗为饰。
在演奏时,左手持鼓,鼓身竖置,右手用手指敲击鼓面发声。敲击技巧包括坐、弹、垫、轮等,同时摇震鼓身或左手弹击鼓皮反面,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八角鼓主要用于伴奏说唱“单弦”(又名“单弦牌子曲”或“八角鼓”),由演唱者自打自唱。
此外,白族也有一种名为“金钱鼓”的八角鼓,用于伴奏歌舞。
八角鼓的鼓框有哪些特点?
八角鼓的鼓框是其主要构成部分,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八角形:八角鼓的鼓框呈八角形,这与其名称相呼应。这种形状使得鼓面能够产生泛音,增加了音响效果。
使用珍贵木材:通常来说,八角鼓的鼓框是用红木、花梨木或者乌木等高质量的木材制成,这些木材质地坚硬,能够保证鼓框的结实耐用。
镶嵌工艺:在一些高品质的八角鼓中,鼓框的边缘会镶嵌有骨片作为装饰,这可以使鼓看起来更为精致。
放置小钹:在鼓框的七个面上,会嵌有小钹,演奏时小钹会随着鼓声发出清脆的声音。
安装小铜环:在鼓框的一面,会装有小铜环,这是为了方便系上丝质长穗,长穗可以用于击鼓时的导向和控制节奏。
总的来说,八角鼓的鼓框构造特点不仅保证了其结实耐用性,而且增加了其音乐表现力。
(有用)
(没用)
八角鼓
曲艺音乐
Solo(音乐)
音乐结构
CHAMBER POP
Groove(音乐)
世界音乐
不插电音乐
live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