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五音大鼓

五音大鼓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曲种。主要流传于北京密云县。清朝就有诗云:“五音齐奏带笺簧,大鼓说书最擅场,野调无腔偏入妙,皆因子弟异寻常。”密云蔡家洼的五音大鼓是现存演唱组合完整、伴奏乐器齐全的五音大鼓,是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形态。

五音大鼓

五音大鼓

五音大鼓的历史

五音大鼓是一人持鼓板站立击节,说唱相间表演,另四人分别操持三弦、四胡、打琴(扬琴)、和瓦琴伴奏的说唱曲艺形式。其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的陪都承德,在承应为清陪都承德行宫提供娱乐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碰创融合的产物。在宫内称“清音会”,后流入民间。之后又被艺人们带到京南、天津、河北安次(廊坊)一带。其中,传到安次的五音大鼓在京津一带发生变异一分为二,其中一支经河北省安次、兴隆传入密云县巨各庄镇蔡家洼村保存至今。现已流传100余年。

五音大鼓的艺术特色

据有关资料记载,五音大鼓吸纳了奉调、乐亭调、梅花调、悲调等其它鼓曲的腔调,从而有了原生态的鼓曲基因。之所以叫五音大鼓,是因为它演奏时包括五种乐器:三弦、四胡、打琴、瓦琴和鼓板。五音大鼓融合了河北“落腔调”与河北民歌“妓女告状”的旋律,因其曲调独特、演唱悦耳、内容丰富而深受农村百姓的欢迎。
五音大鼓的“五音”较为可靠的说法是:在“奉调”、“四平调”、“柳子板”、“慢口梅花]”、“二性板”五个曲种中各取其中的一个曲调,融汇形成的一个独立的曲艺品种。几种曲调来回变换,音韵悦耳动听。五音大鼓的唱词和书目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词曲用字用韵工整、合辙押韵琅琅上口,文学性很浓。书目内容丰富,有较强的教化作用和娱乐功能。五音大鼓使用的乐器历史悠久,其中瓦琴、打琴更为珍贵。

五音大鼓的主要剧目

"五音大鼓"的主演剧目有传统大书《杨家将》、《岳飞传》、《刘公案》等;传统小书《湘子上寿》、《武家坡》、《孔明压宝》、《宝玉探病》、《杨八姐游春》、《小寡妇出阁》、《北京城》(节选)、《小姐俩拾棉花》等;现代段子《王老汉征婚》、《长子营新貌》、《小姐仨剪窗花》、《我向奥运表真情》、《永定河畔艳阳天》等。

五音大鼓的发展历史

据专家考证,五音大鼓产生于清道光年间的河北省安次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后在京津地区流传。随着岁月流转,这种鼓曲于清末产生两个分支:一支走进北京成为供市民欣赏的舞台艺术,这就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发展成的“单琴大鼓”,到解放初期定名为“北京琴书”;另一支则继续在京、津、河北农村广为流传,这就是后来仍存在于北京密云的五音大鼓。

五音大鼓的概述

五音大鼓是一人持鼓板站立击节,说唱相间表演,另四人分别操持三弦、四胡、打琴(扬琴)、和瓦琴伴奏的说唱曲艺形式。其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的陪都承德,在承应为清陪都承德行宫提供娱乐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碰创融合的产物。在宫内称“清音会”,后流入民间。
之后又被艺人们带到京南、天津、河北安次(廊坊)一带。其中,传到安次的五音大鼓在京津一带发生变异一分为二,其中一支经河北省安次、兴隆传入密云县巨各庄镇蔡家洼村保存至今。现已流传100余年。
五音大鼓的“五音”较为可靠的说法是:在奉调、四平调、柳子板、慢口梅花、二性板五个曲种中各取其中的一个曲调,融汇形成的一个独立的曲艺品种。几种曲调来回变换,音韵悦耳动听。五音大鼓的唱词和书目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词曲用字用韵工整、合辙押韵琅琅上口,文学性很浓。书目内容丰富,有较强的教化作用和娱乐功能。代表性节目有:报母恩、水漫金山寺、新世纪新密云等。密云县蔡家洼村五音大鼓使用的乐器历史悠久,其中瓦琴、打琴更为珍贵。
“五音大鼓”被称为“密云的纳西古乐”,所使用的乐器有三弦、四胡、打琴、瓦琴、鼓琴五种乐器,其中瓦琴和打琴历史悠久。瓦琴上可追溯到唐朝;打琴相传是波斯一带流传的击弦乐器,明清时传人我国。北京电视台曾对北京密云的“五音大鼓”进行过专访,引起了很多音乐爱好者的兴趣。据悉,“五音大鼓”这一几近失传的民间曲艺已被列为“北京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现存的五音大鼓说唱组合是:齐殿章、齐殿明、贾云明、陈振泉、李茂生五位老艺人。由于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冲击、外来文明导致的审美方式的变化,加上五位老艺人年事已高和演奏技巧难度较大,后人继承困难,造成五音大鼓的传承危机。

五音大鼓的构造

“五音大鼓”说唱的六件乐器是三弦、四胡、打琴(扬琴)、瓦琴、书鼓、简板。这几件乐器可谓均是古董,都是从祖辈那儿传下来的。密云现在这5位老先生都是从七八岁或者十三四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师傅等学习弹奏的技巧,五音大鼓里还有两种特别的乐器,瓦琴和打琴。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瓦琴。瓦琴系拉弦乐器,是六种乐器中最独特的、古老的,这个琴形如筝,但较小,长51厘米,有七根弦,琴底有一圆形发音孔。演奏时左手大指伸入琴底的发音孔,手掌托住琴,右手持弓擦弦发声。文革中五件乐器均被没收,文革后归还时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修复后才得以使用。据考证可追溯到唐代。

五音大鼓音色特点

五音大鼓的唱腔音乐,由所谓的【四平调】、【奉调】、【柳子板】、【二性板】和【慢口梅花】五种曲调构成。这些曲调的演唱运用既有不同板式的变化特点,又有类似曲牌的连缀使用。据老艺人说,其中的【四平调】来自京东大鼓,【奉调】来自东北大鼓,【柳子板】来自平谷大鼓,【二性板】来自乐亭大鼓,【慢口梅花】来自梅花大鼓。据此,我们或者可以这样理解,五音大鼓的形成与这些曲种有着一定的关系。所谓的“五音”,大抵是指萃取上述五种大鼓的唱腔曲调,融汇合成而为新的“大鼓”之意。另外关于“五音”的解释还有三种:一指“宫、商、角、徵、羽”五声音节;二指由五个人配合表演;三指唱腔的音乐曲调多样丰富。曲艺史研究的“活化石”。

五音大鼓的演奏技巧

一人持鼓板站立击节,说唱相间表演,另四人分别操持三弦、四胡、打琴(扬琴)、和瓦琴伴奏的说唱曲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