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古代乐器之王,太簇之气,正月之音——笙

分类: 乐理基础

日期:2023-03-08

古代乐器之王,太簇之气,正月之音——笙 你知道我国古代有一种乐器曾对西洋乐器的发展做出过一定贡献吗?哪些西洋乐器?这个我先不说,因为我们今天的主角是我国汉族古老的吹奏乐器——笙。




笙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自由簧乐器,称它为现今簧片乐器的始祖也不为过。笙主要是由三部分组合而成。分别为笙簧、笙苗和笙斗。可能这样表达大家还是不太明白,笙是怎样的乐器。其实笙簧就是乐器的簧片,笙苗就是乐器上那些长短不一的竹管,笙斗就是连接吹口的乐器底座。笙管长短不一,每一根笙管上都会有一个音窗,由于笙管长度各有不同,簧片到达音窗的距离也不同,所以每根笙管的音调也会大有不同。笙也随着历史的更迭发生过较大的变化,汉代以前笙管的材质一般为紫竹、芦竹等各类竹子,以及簧片也是有竹子制成的。到汉代以后,制作簧片的材质逐渐改成了青铜。再到后来的隋唐,笙的笙斗部分又逐渐改成了木制。近代,笙的材质有产自河南的木质笙,还有山东的金属笙。可以说,近代笙已经是一个形式多样的乐器了。


其实在1978年不仅出土了之前文章中所提到的曾侯乙编钟,还出土了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笙。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大约在殷代就已经出现了关于笙的记载,到春秋战国时期,笙已经发展成熟,在当时十分流行。目前所知最早的笙是曾侯乙笙,当时出土的曾侯乙笙总共是有六个,其中共分为三种,有12、14、18管三种。曾侯乙笙的簧片使用竹子制成,其身上绘有一些精美的图案。笙斗是用葫芦制成的,而吹嘴则是用木头为原料。笙作为中国传统吹管乐器中唯一能吹出和声的乐器。它的音色明亮清脆、柔和甜美、浑厚低沉。在新中国成立后,各地的乐器制作者和音乐人对笙进行了大量改革,制出了扩音笙、加键笙等新的品种,同时也克服了笙一些音域不广、转调难等缺点,再次赋予了笙又一次新的生命力。
那回到文章最开始,笙对西洋乐器起到了一定影响。其中这种西洋乐器具体指的就是口琴、手风琴等簧片乐器。笙最早是通过“丝绸之路”到达了波斯。十八世纪法国传教士又将笙带入到了欧洲,因为受到笙的影响,欧洲开始出现了以我国乐器笙的簧片原理制成的管风琴。十八世纪末又陆陆续续出现了风琴、手风琴。这些西洋乐器无不例外的都是参照了笙的乐器原理所制成的。笙也被欧洲人称为“最受欢迎的中国管风琴”。
“太簇之气,正月之音”这是古人对笙的形容,一些少数民族经常在正月演奏笙这一乐器,象征着万物生长的意思。笙还在西南的少数民族里荷载了图腾象征的意义。笙,不仅是奏响和乐的乐器,同时它也促进了各民族乃之世界的文化交流。


以上是:古代乐器之王,太簇之气,正月之音——笙的相关内容。

资讯发布者

一切为了电音
关注TA

相关百科

笙,是起源于我国的汉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且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笙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

抱笙

抱笙是芦笙的一种,是苗、侗、水、瑶、仡佬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古称卢沙。苗、侗、水语都称梗 。苗语又称嘎斗、嘎杰、嘎东、嘎正等。侗语又称梗览、梗览尼、梗劳等。瑶语称娄系 。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等省区。历史悠久,形制多 样,音色明亮、浑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间常用于芦笙舞伴奏和芦笙乐队合奏。经过 改革,已在民族乐队中应用,可独奏、重奏或合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竹笛

竹笛,汉族乐器名,中国传统乐器。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

箫,分为洞箫和琴箫,皆为单管、竖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吹奏乐器。 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按“音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六孔箫的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一。八孔箫为现代改进的产物。

笛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汉族乐器 ,也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音笛。音域一般能达到两个八度多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