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箜篌的演奏技巧你了解多少?

分类: 乐器知识

日期:2023-04-08

箜篌的演奏技巧你了解多少?
箜篌(乐器)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文献有卧箜篌(乐器)、竖箜篌(乐器)、凤首箜篌(乐器)三种形制。箜篌(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在古代,箜篌(乐器)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竖箜篌(乐器),汉代自西域传入,后被称为“胡箜篌”。




箜篌(乐器)的演奏技巧

弹奏箜篌(乐器)时,需要左右手同时奏出互不妨碍的旋律和伴奏,由于演奏者需要采取坐姿,所以共鸣箱必须要置于胸前,而弹奏出的箜篌之音乐首先要使演奏者产生共鸣,继而将丰富多彩的音乐演奏给观众。

箜篌(乐器)按十二平均律七声音阶降C大调定弦——虽然七声音阶弦列跨度较大,在弹奏音高变化大的旋律时可能比五声音阶弦列微微费时,单手最大音程也小一些,不如五声音阶弦列在表现五声音阶旋律时流畅,但在七声音阶弦列上可以单手直接弹出五声音阶旋律,而在五声音阶弦列上要弹出七声音阶旋律必须有左手的配合,更会大大限制灵快。七声音阶旋律毕竟要比五声音阶旋律多得多。




音域方面,大型的专业用箜篌超过六个八度,甚至达到七个八度。不过一般的箜篌(乐器)仍然是五个八度。把箜篌(乐器)和竖琴的音色对比一下:竖琴的声音好像是从水下发出的,整块水吸收了一些散射的能量,比较清纯、柔和、稳定;箜篌的声音好像是从透明的水上发出的,连水面也在微微的震动,比较清亮、浮泛、飘忽。把箜篌和古筝的音色对比一下:古筝更醇厚幽远,更容易融合,溶溶如荷塘绿水之夜;箜篌更清越空灵,更鲜明一些,泠泠似雪山清泉之声。




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箜篌(乐器)演奏艺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的箜篌先后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在日本奈良大寺的寺院中,至今还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但这种古老的乐器,从14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于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乐器)的图样。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一种新型箜篌(乐器)篌——雁竹箜篌(乐器)才被音乐工作者们研制出来。




箜篌(乐器)本身是一种拨弦类乐器,对于和弦和琶音的演奏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也需要着重对和弦和琶音进行训练,达到熟练演奏的目的。同一和弦齐弹是和弦音,分解演奏既是琶音。箜篌(乐器)演奏和其他弦乐器演奏过程中存在的不同之处在于,箜篌(乐器)是双排弦独立发声来进行演奏的,而传统的弦乐器都是单排发声。以上就是关于箜篌(乐器)的演奏技巧的相关分享。

资讯发布者

喜欢电音,跟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关注TA

相关百科

箜篌(乐器)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乐使用外,在民间也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

拨弦乐器

拨弦乐器是弦鸣乐器的一种。可以通过使用者的不同操作来达到不同的效果。通过琴弦的震动来达到使用者演奏、抒情的目的。演奏者主要通过拨弦来完成演奏。

体鸣乐器

体鸣乐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的一大类乐器。这类乐器以一定形状的发声物质为声源体,在自由状态下(不予变形或附加张力等)受激发声,无其他媒介振动体。概述 体鸣乐器主要包括打击乐器类中除鼓外的其他乐器;还包括传统分类法未能列入的一些乐器,如口簧、散扎(非洲)、八音盒、玻璃琴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常用作乐器的生产和生活器具,如缶、水盏(中国古代)、乐杵(中国台湾省)、乐杯(欧美)和贾尔达伦格乐碗(印度)等。还包括仿声器或效果器,如乐砧、橇铃和蹄声壳等。

弦鸣乐器

弦鸣乐器, 由绷紧的、 振动的弦为声源的乐器的通称,通常用"弦乐器"称呼。当需要精确的、以乐器学、声学为依据的名称时,就用"弦鸣乐器"这个名词来代替"弦乐器"。 根据激励方式,它的三大基本类型分为:擦弦(friction)弦鸣乐器、击弦(struck)弦鸣乐器、拨弦(plucked)弦鸣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