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吹奏乐器——笙的演奏技巧,吹奏要领详解

分类: 乐理基础

日期:2023-03-07

吹奏乐器——笙的演奏技巧,吹奏要领详解

笙,是源自中国的簧管乐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由笙苗中簧片发声,是能奏和声,吹气及吸气皆能发声,其音色清晰透亮。在传统器乐和昆曲里,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乐器如笛子、唢呐的伴奏,为旋律加上纯四度或纯五度和音。由于笙是吹、吸均可发音的乐器,所以任何一位笙演奏者,都要练习笙的吹奏、吸奏技巧以利于演奏。通常,健康人的呼吸途径是:在人的呼吸机能的作用下,鼻腔和口腔下意识无力地吸入气流到人的气管,气流进入左、右支气管,气流进入左肺和右肺完成吸气;当气流在肺部停留三秒左右后开始呼气,呼气的途径是吸气的相反方向运动。而笙演奏者的呼气与吸气,均在笙的吹嘴中完成。其气流途径主要是:笙演奏者主动控制呼吸机能的作用下,气流从笙苗的“音囱”进入,途经笙脚上的簧片、笙斗,再经吹嘴进入演奏者的气管、进入左、右支气管,进入左肺和右肺完成吸气;当气流在肺部稍作停留后则开始呼气,吹奏的气流途径是吸气的相反方向运动。




由于笙的演奏者在吹奏、吸奏中,需要在肺部储存和释放较大的气量,所以和通常人的呼吸有一些不同之处。笙演奏者必须很好地练习,熟练掌握笙的吹奏和吸奏技巧,才能提高笙的艺术表现力,同时有利于演奏者自身的健康。掌握笙的吹奏和吸奏技巧,首先要有正确的演奏口型。正确的笙演奏口型应该是:面部的两颊稍用力向内收紧,口轮咂肌帮助上、下嘴唇稍用力靠紧上、下牙床,嘴唇中间松开一个小椭圆型,然后对准传统笙的吹嘴,稍加一点压力即可演奏,如果演奏30多苗全封闭加键笙,则口轮咂肌帮上、下嘴唇中间稍用力含住壶型吹嘴,要求演奏中吹、吸均不漏气。

要正确的掌握笙演奏口型,一般是从演奏长音开始练习。练习者可以每分钟60拍的速度,吹奏长约8拍的长音,然后吸奏同样时值的音符。初演奏时,演奏者会觉得吹奏长音比较容易,吸奏长音则往往坚持不了8拍。究其原因,一般是吸奏时嘴形容易松动而造成有空隙,空气就从此处流入演奏者肺部,使演奏者的肺部不到8拍则过早地吸满了空气,吸奏则无法持续8拍。可见,要控制好气息,必先讲究正确的笙演奏口型。在笙演奏中,呼与吸的气息都要求均匀有力,一般来说,慢速吸气演奏后,接着就是慢速呼气演奏,快速吸气演奏后,接着就是快速呼气演奏。吹奏时气息要向笙斗方向翻滚送气;吸奏时则“感觉”气息从笙斗向自己的腹部翻滚进入。




为了达到一些乐曲表现需要,笙演奏者经常要在肺部储存和释放很大的气量。例如:需要奏出强有力的和声音响,需要吹奏较长的长音作渐弱至结束的一些乐曲,这就要求笙演奏员需要有很好的气息技巧,一口气坚持到底。要达到此目的,就要通过训练来掌握多种呼与吸的方法。笙的吹奏与吸奏主要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胸式呼吸方法

由胸部肌肉向内收缩,挤压肺部气息吹奏,笙演奏者吹奏到肺部残存一点气息时,胸部向外扩张,吸奏气流进入肺部。这种演奏方法几乎没有使用腹部肌肉,因此可称为“胸式呼吸方法”。使用此方法的优点是:吹奏与吸奏交递时间非常快,一般应用在乐曲偶然出现一次的“点描”。此种方法的缺点是:肺部吸入与呼出的气量不能达到较大值。因此,气息不能支持较长的乐句。




二、腹式呼吸法

将横膈膜下降,引导上腹和下腹向外扩张。笙演奏者吸奏时,感觉气息逐渐充满整个腹部和腰部;吹奏时,小腹肌向上稍用点力,上腹腔仍需保持住扩张后形状,气息均匀地气吹出,腹腔和膈肌逐渐恢复到演奏前自然状态。此种演奏方法可称为“腹式呼吸法”,使用此方法的优点是:肺部吸入与呼出的气量能达到较大值,气息可支持演奏较长的乐句,还可根据音乐需要做出腹式颤音。其缺点是吸气太深、腹肌所承担的负荷稍大,容易引起演奏者的身体疲劳。

三、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胸廓下部的肋肌向外扩张,横膈膜下降,引导上腹向外扩张,小腹肌肉则稍用力往里收缩。笙演奏者吸奏时,感觉气息进入丹田(即肚脐以下大约75px处),使胸廓下部的肋肌向外扩张,上腹腔和腰肌也逐渐涨大;吹奏时,肋肌和上腹腔仍需保持住扩张后形状,气息均匀地气吹出,胸廓下部的肋肌和腹腔以及横膈膜逐渐恢复到演奏前的自然状态。此种演奏方法可称为“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使用此方法的优点是:肺部吸入与呼出的气量能达到很大值,吸气深度适中而且充实有力,还可根据音乐需要做出横膈膜式颤音;胸廓下部的肋肌和腹肌所承担的负荷均匀,演奏者不容易感到疲劳。胸腹式联合吹奏与吸奏方法是比较科学的笙演奏型式,所以在近几十年来的中国笙专业演奏员中广泛采用。



四、循环换气呼吸法

循环换气的方法是:在吹奏过程中,当肺部气息存量不多时,利用舌根往前推气,同时用鼻子迅速向肺部吸入空气。使用此方法的优点是:可演奏特长乐句或特殊乐段。另外,在笙演奏特有的技巧“呼舌”过程中,利用舌根抽动,使舌面在口腔中前后运动,产生快速的断续气流使笙发出似断非断声音。“呼舌”演奏时与呼吸关系不大,演奏中仍可用鼻腔呼吸。

以上四种笙的吹奏、吸奏技巧,笙演奏者应当在不同乐曲中灵活运用,以满足各种乐曲所要求达到的音乐效果,从而表现出丰富的艺术意境。建议初学笙演奏者,在不使用乐器的情况下,每周只练习其中一种呼吸方法,而且每次只练习五分钟左右,休息十分钟后再继续练习,每个练习时段不宜过45分钟。

当笙的吹奏与吸奏练习到一定程度,就要进一步提高用气技巧。由于在中国的大部份地区,由高音笙、中音笙、低笙组成的笙组,在中国民族乐团中作为常规乐器配置,笙组常被作为和声乐器使用,笙演奏者会遇到吹奏和声多拍后,需转为吸奏时,要尽量做到声压及音色不明显地转换。另外,也可采用高音笙组轮流吸气,或者指定高、中、低笙组轮流吸气的方法来弥补,不能影响乐曲意境。

以上就是关于吹奏乐器——笙的演奏技巧,吹奏要领的相关分享。

资讯发布者

喜欢电音,跟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关注TA

相关百科

笙,是起源于我国的汉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且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笙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

抱笙

抱笙是芦笙的一种,是苗、侗、水、瑶、仡佬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古称卢沙。苗、侗、水语都称梗 。苗语又称嘎斗、嘎杰、嘎东、嘎正等。侗语又称梗览、梗览尼、梗劳等。瑶语称娄系 。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等省区。历史悠久,形制多 样,音色明亮、浑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间常用于芦笙舞伴奏和芦笙乐队合奏。经过 改革,已在民族乐队中应用,可独奏、重奏或合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竹笛

竹笛,汉族乐器名,中国传统乐器。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

箫,分为洞箫和琴箫,皆为单管、竖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吹奏乐器。 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按“音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六孔箫的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一。八孔箫为现代改进的产物。

笛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汉族乐器 ,也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音笛。音域一般能达到两个八度多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