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乐理基础
日期:2023-01-26
高度解析音乐的迷思:音质越高,就能让音乐更好?
高音质是否能够帮助音乐,其关键还是需视录音质量和每个人主观的感受来认定。
这样微妙的结论反映出,虽然高音质呈现出较不扁平的声音使音质更饱满和宽阔,但某些歌曲却与CD差异不大,其中的关键还是需视录音质量和每个人主观的感受来认定。歌曲可能会因为Hi-Res的特色让音乐更加分,更有真实的临场感;反之也有可能曝露出歌剧主唱与交响乐团是分开录音的事实,让这个特色变成缺点。
高解析音乐能让你「声」历其境,也可能让你听出录音瑕疵。
除此之外,高解析音乐比现在普遍使用的格式成本还来的高,一张专辑售价落在约新台币九百元左右,足足是CD售价的三倍之多。而与MP3的存储空间相比,高解析音乐将会占用设备存储空间约2~5GB,比起低音质MP3的60mb还高出将近30倍。
不过近年来有越来越多支持高解析音乐播放的装置出现,像是Samsung、Sony和LG这些品牌生产的音乐播放器和智能型手机,网络上也有如Apple、Amazon和Spotify提供类似高解析音乐的服务平台。
我们都知道虽然MP3格式的普及曾对音乐产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和影响,但在那个个人计算机硬件存储容量小,以及网络带宽速度缓慢的时代来说,无疑地是个重大的发明。而如今硬设备上的问题都已大抵解决,再加上音响和耳机技术的持续进步。
理论上来说比特率和取样频率越高,声音能呈现出更细腻的表现,并且也会让音乐更逼真。近年来推出的「高解析音乐」(High-Resolution Audio,简称Hi-Res Audio)定义为以 「96kHz/24bit」和「192kHz/24bit」或更高的数字格式制作,比起传统CD的「44.1kHz/16bit」高出好几倍。当然有人会说出「反正音质好坏我也听不出来」这样的回答,所以关键的问题还是回归到:究竟一般人的耳朵有没有办法辨别出这些细微的差别呢?
早期由于计算机硬件存储容量小以及网络带宽速度缓慢,使得便利性高的MP3格式普及至今。
无损音质和高品质音质有什么不同?
1、二者概念与所分类不同。
无损音乐是音乐文件播放格式的一种类型,音乐文件播放格式分为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两种。无损音乐字面上解释就是没有损伤的音乐。
高品质音乐不在这个划分的类型中,就是比普通品质更高一层,声音听起来更好。高品质音乐是相对低品质音乐来说的。
2、二者比特率不同。
比特率可能是这两者最大的区别了。无损音乐就是无损压缩音乐,格式有APE和FLAC等,一般来说都是1000K+的比特率。而高品质音乐的比特率仅320K。
3、立体效果与细节部分不同。
这可以是说由比特率决定的。无损音乐1000K+相比高品质音乐的320K立体效果和细节部分都更加接近正版CD光碟。
以上是:高度解析音乐的迷思:音质越高,就能让音乐更好?的相关内容。
反馈抑制器
音质
曲艺音乐
Solo(音乐)
音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