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一文带你了解小提琴的构造及声学特性

分类: 乐器知识

日期:2022-12-13

小提琴的构造

小提琴诞生后的两三百年以来基本上保持着它原来的面貌,仅是作了加长琴颈和加强低音梁等一些小的改进。小提琴由30多个零件组成,琴身长约340-355mm。如图2所示,其主要构件有琴头、琴身、琴颈、弦轴、琴弦、琴码、腮托、琴弓、面板、侧板、音柱等。

小提琴的琴身(共鸣箱)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侧板粘合而成。小提琴的最主要原料是木材:通常背板、侧板、琴头和琴颈用质地较硬的枫木制作,面板则常用质地较软的云杉制作,指板用乌木。人们一般使用比较细密的木材来制作小提琴,据说这样可以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更加响亮、圆润浑厚。小提琴的音质基本上取决于它的木质和相应的结构,取决于木材的振动频率和它对弦振动的反应。优质琴能把发出的每个声音的基音和泛音都同样灵敏地传播出去。


小提琴的结构设计成现代这种样式,并非完全从形态美观出发,而是有其音响上和演奏上的需要。基于审美的考虑,以及为了更好地负荷琴码的压力,小提琴的面板和背板做成了隆起的曲面形式,使小提琴共振良好,发音洪亮;琴的腰身狭窄,便于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面板和背板加嵌条,除防止木板开裂外,对琴的音质也起一定作用。面板的中部设计了音孔(F孔),能够使共鸣箱内空气与大气流通,易于振动;音孔的尺寸和开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乐器内空气的振动频率,从而影响着某些音符的强化;音孔还影响着面板的挠性,进而影响面板的振动方式。音柱支撑并连接着面板与背板,在演奏时可以使小提琴的共鸣箱充分振动,其位置变化对小提琴音色有显著影响。面板左下面粘低音梁,既起加固作用,又具音响作用。音柱和低音梁一高一低,使小提琴呈现不对称形式

小提琴共有四根琴弦,从粗到细的定音依次是G、D、A、E。原本均为羊肠制的裸弦,约从18世纪起,低音G弦常包以银丝,使其反应灵敏。现代则将G、D、A这3根弦用缠金属丝的羊肠弦或钢丝缠弦,或者也用尼龙弦。E弦改用钢丝弦,使其在高音区的音色更佳。每一根空弦之间相差的音程都是纯五度,都能在不同的把位上奏出完整的音列;每根空弦能奏出的音域都在两个八度左右。 

 小提琴琴弓对演奏也很重要,弓毛上涂有松香,对摩擦力有明显的影响,琴弓漆得不匀,都会有损于音质。琴弓与琴弦摩擦,使琴弦产生了自激振动,通过琴码引起面板振动,又通过音柱使背板振动,小提琴才能发音。


小提琴的声学特性

声学(Acoustics)是近现代才建立起的一门物理类学科,内容主要研究声音的产生方式、传播方式、接收方式、感应及属性特点等。小提琴声学特性属于音乐声学范畴中乐器声学领域的一部分,声音四要素(音色、音高、音长和音强)是其理论基础。根据小提琴结构特性发展,小提琴声学系统主要由琴弦、琴弓、琴码和共鸣箱等组成。其中,小提琴发出声音的本源是琴弦、琴弓,传播声音由琴码完成,共鸣箱是小提琴的感应系统。共鸣箱在琴弦及琴码的力的作用下,可以和琴体及空气共同形成振动,产生声波,让小提琴发声。由此可知,小提琴的声学特性与振动机理息息相关,振动直接影响小提琴的声学特性。对小提琴的声学特性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琴弦

当实际演奏小提琴时,弓弦会在琴弦(图4)的垂直方向上运动,当弓毛接触到琴弦时,会产生一个作用力在琴弦上,这种运动方式称为“弓压”。而演奏小提琴做的运弓、拉弦的具体速度称为“弓速”。这些运动是不确定的,运动力度大小影响小提琴的音质。而运动的力度与琴弦的材质密切相关。

(二)琴码

小提琴中琴码(图5)的主要作用是传递振动。琴码具有很强的灵敏性,微小的声音经琴码的传递转换成人耳可听到的声音。因此,琴码会直接影响小提琴的音色。当琴码与共鸣箱产生共振时,琴码作用于面板的力度就会增加,此时小提琴的振动也会随之增加。琴码的厚度、宽度及高度不同,对共鸣箱振动的影响效果也不同,若琴码上夹上夹子,琴码传递声音的速度就会降低。

(三)音柱

音柱具有传导振动的作用。音柱主要位于小提琴琴体内的面板和背板两个部位之间,用于将面板振动传导到背板,能改变小提琴琴码的振动方式,还能对琴码左脚振动力度起到增强作用,促使小提琴整个共鸣箱都发挥充分的振动效果。

音柱的长短和安装位置,直接影响音柱的受力情况,进而影响小提琴音色。在琴弦松掉的情况下,如果音柱无法直立而倒下,说明音柱长度不足,会导致上下面板受力不足,共鸣箱不能充分振动,使得声音软弱无力。如果音柱过长,完全顶住小提琴的上下面板,会导致小提琴的面板凸出,从而减弱声音的穿透力。

小提琴作为音乐乐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技术含量。对小提琴的研究已成为制琴师、音乐人以及众多音乐爱好者、学习者关注的重点。希望对小提琴基本知识的梳理,为大家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小提琴的声学品质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价值


资讯发布者

一切为了电音
关注TA

相关百科

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

拨弦乐器

拨弦乐器是弦鸣乐器的一种。可以通过使用者的不同操作来达到不同的效果。通过琴弦的震动来达到使用者演奏、抒情的目的。演奏者主要通过拨弦来完成演奏。

体鸣乐器

体鸣乐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的一大类乐器。这类乐器以一定形状的发声物质为声源体,在自由状态下(不予变形或附加张力等)受激发声,无其他媒介振动体。概述 体鸣乐器主要包括打击乐器类中除鼓外的其他乐器;还包括传统分类法未能列入的一些乐器,如口簧、散扎(非洲)、八音盒、玻璃琴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常用作乐器的生产和生活器具,如缶、水盏(中国古代)、乐杵(中国台湾省)、乐杯(欧美)和贾尔达伦格乐碗(印度)等。还包括仿声器或效果器,如乐砧、橇铃和蹄声壳等。

弦鸣乐器

弦鸣乐器, 由绷紧的、 振动的弦为声源的乐器的通称,通常用"弦乐器"称呼。当需要精确的、以乐器学、声学为依据的名称时,就用"弦鸣乐器"这个名词来代替"弦乐器"。 根据激励方式,它的三大基本类型分为:擦弦(friction)弦鸣乐器、击弦(struck)弦鸣乐器、拨弦(plucked)弦鸣乐器。

拉弦乐器

我国拉弦乐器是在胡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二胡、京胡、板胡、高胡、中胡、革胡、马头琴等。其音色柔和,擅长演奏歌唱性旋律。它以各种不同的弓法、指法等技巧塑造多种多样的音乐形象,具有丰富、细腻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