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有哪些相关故事:
自秦而来,延续今日。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古筝就已经出现,在甘肃、陕西等地大受欢迎,李斯曾向秦始皇上谏:夫击瓮叩缶,弹筝博牌,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琴声……,这句话足以证明早在立国之前古筝就已经出现。在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推动下,南北文化交流加密,古筝也流通到了世界各地,从甘肃等地扩散到了山东、江苏,后来又来到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随着古筝音乐不断的扩散,也受地理条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这个我们稍后再提。
古筝在秦朝时期一开始只有五弦,后来发展成为了九弦,到了战国时期成为了十二弦,十二弦的古筝一直流传到了现代。隋唐时期可以说是古筝发展的巅峰时期,尤其是在唐朝,各种文明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社会风气开放包容,和世界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古筝也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也非常听古筝,曾在诗中写道: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为了听到一首地道的秦筝,白居易也是非常努力了。
敦煌莫高窟中也有过关于古筝的描绘,各种古筝相关的飞天图数不胜数,记载了古筝的十八中技法,演奏形式也非常的多样,成为了中国众多民族乐器中"扛把子"一般的存在。在唐朝以古筝为主题的经典名曲出现了很多,现在流传下来的有200多首,曲曲都是经典,非常值得大家去聆听,受丝绸之路的影响,古筝也成为了一种流通的商品,为了让古筝更好的销往西域,不少人在造琴的时候会加上一些非常精致的装饰,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筝也成为了古代象征身份和权力的艺术品。
到了宋元时期,古筝的曲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宋朝人讲究朴素淡雅,所以谱曲上也更加的小家碧玉,精致婉转,大多数都是哀婉缠绵的风格,并且出现了十四弦、十五弦的古筝,对于古筝的弹奏技巧要求也更高了,许多古筝演奏大家都是出自于宋元时期,就比如关汉卿、金莺儿、张玉卿等人,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家,后来还出现了双筝对弹的表现模式,让古筝的观赏性变得更高,元代大型歌舞《白沙细乐》就采用了这种表演形式。
一般来说,大多数民族乐器在明清时期都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会走向衰亡,尤其是清朝,汉族文化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扼制。但是古筝确实这些乐器中非常特殊的存在,不论是哪个朝代的统治者,都非常偏爱这种乐器。清朝的古筝不仅仅实现了传承,更实现了创新和弘扬,将古筝进一步扩散到了民间,为了适应民间氛围,古筝的音色也改变了很多,用铜弦代替了丝弦,此时的古筝弹奏出来的曲子更加灵动轻盈。
古筝属于什么乐器:
古筝,弹拨弦鸣乐器,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主要形成了客家筝、潮州筝、山东筝、河南筝四大流派。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古筝的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
(有用)
(没用)
筝(乐器)
古筝
弹拨乐器
拨弦乐器
体鸣乐器
弦鸣乐器
拉弦乐器
膜鸣乐器
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