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中国传统鼓有几种?

发布时间:2024-01-22 发布用户: 電鰻小姐 标签:

问题概述:

中国传统鼓有几种?中国传统鼓都有哪些主要制作步骤?

中国传统鼓有几种?

中国传统鼓的种类非常丰富,有上百种之多,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鼓的种类:


1. 大鼓:乐队用的大鼓膜径约50~100厘米,上下蒙牛皮。平常置于鼓架,双槌敲击。用于器乐合奏及舞蹈、戏曲的伴奏。节庆时用大鼓膜径100厘米以上,由1人或数人各执双槌击奏。

2. 堂鼓:堂鼓又称同鼓,清代又称杖鼓。外形与大鼓相同,但较小,鼓径一般为7、8、10寸3种规格。用于器乐合奏,戏曲、舞蹈的伴奏及独奏。

3. 战鼓:外形与大鼓相似,但较低短,又称扁鼓。发音响亮,有大小不同规格。主要用于合奏、舞蹈、杂技团和锣鼓队。

4. 书鼓:鼓身扁圆,鼓径22厘米,鼓身高8.5厘米,发音低而响亮。置于竹制鼓架的编绳上。是北方各类说唱音乐的重要伴奏乐器,演唱时演员左手执书板或梨花片,右手执单签击奏。

5. 腰鼓:相传由南北朝外来鼓羯鼓演变而来。鼓身中间粗,两端细,蒙以牛皮或骡子皮,鼓身一侧置两个铁环。有大小4种规格,发音清脆。常由舞者挂于腰侧,执双槌边击边舞。

6. 花盆鼓:因鼓面大、鼓底小、状如花盆而得名。由堂鼓演变而来,也称“南堂鼓”,由于形状似缸,还有“缸鼓”之名。现已广泛用于京剧等各种地方戏剧和歌舞伴奏、器乐合奏及独奏。

7. 点鼓:又称“怀鼓”, 16世纪初就已流行于苏南地区。呈扁圆形,鼓框用色木等硬质木材制作,中间微高,边缘渐低,鼓腔直径约18厘米,两面蒙以牛皮,用密排鼓钉棚紧。


传统制鼓过程需将牛皮固定在木头上并晾干一年以上,这期间需不断地翻转鼓面并调整皮革的张力,直到张力完全松弛。现在有很多年轻的制鼓师傅们已经从传统的制鼓方法中创新出新的制鼓方法了。


中国传统鼓都有哪些主要制作步骤?

中国传统鼓的制作步骤有很多,以下简要介绍其中一些主要步骤:


1. 选料:通常选择桑木作为鼓的首选木料,其次是柳木、槐木、枣木等。

2. 木料截断:将木料锯成适当长度,以便制作鼓身。

3. 拉板:将截好的木料拉成半弓形,以备后续制作鼓身。

4. 裁板:将拉好的板子裁成需要的尺寸和形状。

5. 烤板:将裁好的板子放入烤池内进行烤形,使鼓身定型并增强木材的韧性。

6. 晾板:将烤好的板子从烤池中取出晾晒,但不能曝晒。

7. 严板:将晾晒好的板子摆成圆形,并调整它们的形状和位置,以便制作鼓腔。

8. 粘合:将木片逐一拼接成桶状,再扎成圆桶,然后使用牛胶等粘合剂将其粘合在一起。

9. 打灰油漆:在鼓身粘合好之后,打上均匀的灰底并磨光,然后上漆。

10. 蒙鼓皮:将鼓身放在蒙鼓机上,铺上牛皮并用鼓钩钩住皮孔,用拉紧装置将牛皮拉紧并固定在鼓身上。

11. 调音制作:通过敲打、碾压、敲打等方式调整牛皮的松紧度,使鼓发出满意的音色。


除了以上步骤,还有一些后续处理工作,如安装鼓胆、钉上鼓耳等。制作传统鼓需要精细的手艺和丰富的经验,确保鼓的质量和音色

您觉得这个回答对您是否有用?

(有用)

(没用)

乐器相关百科

五音大鼓

五音大鼓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曲种。主要流传于北京密云县。清朝就有诗云:“五音齐奏带笺簧,大鼓说书最擅场,野调无腔偏入妙,皆因子弟异寻常。”密云蔡家洼的五音大鼓是现存演唱组合完整、伴奏乐器齐全的五音大鼓,是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形态。

太平鼓

太平鼓也叫“单鼓”、“羊皮鼓”。曲艺曲种。流行北方各地。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表演者均为男性。演员手执用铁条做成的直径约尺许、鼓面蒙以驴皮的圆形单鼓,以竹制鼓键击鼓,载歌载舞。有对唱和群唱等形式。唱词有“内路鼓”和“外路鼓”之分:前者为必唱之词,后者有可增减的辅助唱词,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在旧社会,有时被用于祭祀、跳神等迷信活动。解放后,经过革新,用以表现人民欢快喜悦的情绪。

鼓棒

枫木的木纹纹理漂亮,木质轻、演奏起来较敏捷,音色柔和。较适用与流行,JAZZ,FUNK等风格。

非洲鼓

非洲鼓,是一个俗称,通常指的是来自西非的Djembe(金贝鼓,坚贝鼓),是西非曼丁文化的代表性乐器。传统上,Djembe是徒手演奏,主要有低、中、高三个音,而且需要和Dunun(墩墩鼓)配合,演奏与特定生活场景相关的鼓曲,来给舞者和歌手伴奏。现在Djembe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不同的音乐、培训领域发挥着它独特的价值。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除了作为乐器外鼓在古代许多文明中还用来传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