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乐理常识——和声教程让新手零基础初学者认识和声感觉的教程

分类: 乐理基础

日期:2023-02-25

乐理常识——和声教程让新手零基础初学者认识和声感觉的教程


很多人弹唱的曲子练得多,拿首歌来随便就能配出和弦。如果你弹了不少,还是不会配的话,下面这些可能对你有用。
歌曲是什么调不一定,但是在吉他上有两种调的指法是最常用的,就是G调和C调。其他调的歌儿你可以用变调夹,也可以推导和弦的时候用这两个调的和弦去想,弹的时候不一定用变调夹。
变成这两个调以后,您就发现了,几乎所有的歌儿的和弦都差不多。弄首歌来,照葫芦画瓢就容易多了。如果接下来学学乐理,学一些有些关于和弦走向之类的理论,就能把咱们的土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当然也有例外,举个例子,王菲的一首《红豆》,别小看流行歌曲,那位高手能一下听出来头一句唱是哪几个和弦?常用的和弦挨个试,都不对,而且都没有原带里头好听。好在原曲是钢琴弹的分解,可以一个一个音符听,最后发现都是些叫不出名字的和弦。把所有的和弦凑齐了去查乐理书,发现这些和弦是一堆6和弦,9和弦之类的。(以前只知道大和弦,小和弦,7和弦,6和弦9和弦闻所未闻)从这以后,借了本乐理书,恶补,至于有没有用,还没发现。
还有种听和弦的办法,就是从贝斯入手,贝斯音一般是和弦的根音,我的耳朵听贝斯不灵。这个办法我就不多说了。
现在把旋律谱写下来,最好复印几张,准备继续扒其他的乐器。
先说贝斯,听贝斯的时候最好别用耳机,因为很多便宜耳机低音放不出来,最好用比较强的低音炮,或者比较好的耳机,均衡器把低音弄大,听起来会容易些。如果还是不行,还有一些土办法,Ac97软声卡里有个功能是升调,把原曲升上4个半音。低音就变的很突出。当然以上是针对我这种对低音不敏感的耳朵的特别办法,很多人直接听了就写出谱子,跟听其他的音没啥两样。接下来一边听一边写在旋律谱上。
再说鼓,直到前不久,鼓对我来说都特神秘。想了解一下鼓是如何打出来的,于是我就去看Guitar Pro的谱例。结果发现那些谱子一堆数字,写的不好认。我知道的鼓谱应该是一个头占五线谱的一行,分开写,GTP的鼓谱都挤在一行。不过我要说得就是别害怕,硬着头皮,听一小节试试看。总算扒了一首齐秦的《直到世界末日》,这里面有个2小节的花儿,是我最得意的地方。毕竟是头一次记鼓谱,当然也犯了低级错误,把snare,都给弄成high tom了。鼓谱不好写,还是直接用Guitar Pro记谱把,没有花的地方直接拷贝粘贴。有花的地方输入了还能听听对不对。
再来说说键盘,模拟弦乐的键盘是比较容易听的,一边听一边对着旋律谱写很快就搞定。如果有困难可能就是因为弦乐音量一般都不大,有的音符被别的乐器压住了。对我来说要是实在听不出来,就先从和弦里找几个音符凑上再说。钢琴的键盘有点难,因为不会弹钢琴,开始弄《黄昏》的时候我是按照吉他和弦搞得GTP,结果被键盘手大骂,说没法弹。最近好些了是因为我看的那本乐理书实际上是钢琴书,最近扒的一首是《后来》,目前还没有被拍砖头。可是钢琴左右手配合出来的那些花儿,对我来说还是太难。
最后一部分是和声,国内的谱子很少有带和声的,我认为和声也是最难,最出彩的一部分。普通听众对乐器的声音没啥反应,人声或者民乐的旋律比较容易吸引中国人的耳朵。虽说和声声部的音符大部分是和弦里的音,但是从和弦里随便往外挑音符挨个试验,肯定特难听。从混在一起的合唱里听?我没这个能耐。
不过目前为止我还是弄出了几首。




和声的主要表现有?


(1)音高纵向结合的组织作用.
(2)确立或瓦解调性、调式的作用:
(3)发展或终止某一结构的作用
色彩功能即和声的音响作用。在音乐中,和声凭借这种功能,或独立地或同其他因素协同地参与音乐表现,两种功能的对立统一,是和声内部矛盾的集中表现,它决定着和声风格的历史演变以至每一和声现象的面貌特征。



和声有什么特色?


在调性音乐中,和声同时具有功能性与色彩性的意义。和声的功能,是指各和弦在调性内所具有的稳定或不稳定的作用、它们的运动与倾向特性、彼此之间的逻辑联系等。和声的功能与调性密切相关离开了调性或取消了调性,和声也就失去了它的功能意义。和声的色彩,是指各种和眩结构、和声位置、织体写法与和声进行等所具有的音响效果。和声的色彩是和声表现作用的主要国素,无论在调性音乐或非调性音乐中,它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时也有应用无调性创作手法与中国民歌相结合的尝试,但并不普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音乐创作获得很大发展,和声的民族风格问题引起更大的重视。但由于强调功能性和声理论,因此在和声处理方面,主要属于三度结构与功能性的调式和声方法,与此同时,在保持调性、调式的基础上,也有许多探索与尝试,如五声化和声结构、复杂的和声结合,复合和声、四度和声、调式交替变音和声与平行进行等等。不少作曲者又继续深索近现代和声手法与民族风格相结合的处理方法,有不少可喜的成果。总之,从中国音乐创作的实践观察,三度结构的和声、五声纵合化和声与近现代复杂的和声都可以与五声性的民族音调相结合,在发展音乐创作的民族风格方面发挥其作用.


以上是:乐理常识——和声教程让新手零基础初学者认识和声感觉的教程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