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不同时代的古琴形制演变,涨知识了

分类: 乐器知识

日期:2023-01-04

不同时代的古琴(乐器)形制演变,涨知识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琴(乐器)的形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的转变而变化。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崇尚自然,无为和逍遥,以及释家的天道轮回,崇礼守德,在古琴文化上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商周时期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巩固集权统治,制定了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来规范社会,安定天下。古琴作为国家祭祀宗族礼仪场合所出现的礼乐器,也是在这一阶段逐渐发展逐渐生成的。这一历史时期所赋予古琴的使命是其教化功能,也正是这一使命才使得古琴(乐器)与阴阳易学,封建礼法密切结合产生。所以这一阶段的形制以及各方面规范的制定与封建等级制度等有着密切的关联,是统治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由于商周是古琴(乐器)形成的最初阶段,这种音乐文化形式起初被置之神坛,后来逐渐为士大夫阶层所拥有,作为文人雅士身份的象征,这也为古琴的文化属性奠定了基础。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就是这一文化属性的绝美写照。古琴也就成为后世文人高士品德高洁曲高和寡的信仰符号。“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诗意的表达了古琴(乐器)作为一种承载文人志趣情怀的格调。由于古琴形制工艺等各个方面还处于不断探索进步的阶段。所以这一阶段古琴形制的种类较为单一。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十弦琴,都与现在的古琴(乐器) 构造相似,比较符合商周的时代特点,崇尚肃穆大气,庄严规整。所以这时侯古琴(乐器)的形制显然是尊卑意义大于其审美价值的。这样也决定了古琴在当时的形制必然是既要简洁大气,彰显皇权,又能很好地发挥音乐的教化意义。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七弦琴,其外形与曾侯乙墓的出土琴一样,属同一种乐器,这两张出土琴与现存唐代以来的古琴,不论在结构形制还是演奏方法,都应该是同出一源,一脉相承。唐琴的琴形主要有:伏羲式、神农式、凤势式、连珠式、师旷式、子期式、仲尼式、霹雳式等。其中历史最久的形制典型的要属伏羲式与神农式。这两种古琴的样式相对后世形制而言更为简洁大方,琴体起伏变化较少,外形规整统一。

据史籍记载,唐琴多浑圆,唐琴大致发展趋势基本为:盛唐琴之面板漫圆而肥;中唐至晚唐之面浑圆渐逊,圆则依然,装饰华丽唐琴的造形,各处比例均比较合理,既美观又便于弹奏。俗称“唐圆宋扁。”郑珉中在《古琴辨伪琐谈》一文中有过这样的概括:琴面的弧度,盛唐、中唐是“漫圆而肥”,弦下弧度较小,弦外部分较大;晚唐则弦下部分较厚;唐琴的肩部约在三徽以下,是“垂而阔”;唐琴在项、腰与额下三处向里收缩,其轮廓加圆减薄,使其肥而不蠢;晚唐时因琴厚度减小,无须减薄,故不存在这一特点。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历史上最为鼎盛的繁荣时期,在300年左右的历史中,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高度发展阶段,所以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随着社会安定人民富足,人们逐渐将对物质生活的需求转向对精神生活的向往。表现在文艺美术方面,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名人,这些文人的出现也直接助推了古琴艺术的发展。由于唐代宽松包容的社会风气,人格个性得到充分彰显。文化上则呈现了一种多元与开放的态势。文人墨客倾醉于大唐的泱泱气息,形成了一种卓尔不群,荡气回肠的美学品质。李杜的浪漫情怀,王维的静境归一,唐三彩的富丽丰满健实,文人画南宗之滥斛,无不是这一品格的体现,这也铸就了唐代雍容大派,圆润饱满的审美特征。所有这些美学特征物化于古琴上,呈现了唐琴外形的饱满圆润。



宋代是唐以后制琴史上的一个要阶段,官方甚至设局制琴,即所谓“官琴”,可见当时的重视程度。历史上能与唐琴相媲美的唯有宋琴。宋琴由早期仿照唐琴形制发展而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形制风格。北宋初年的琴形,基本是模仿唐琴。后来,琴面的弧度渐渐自浑圆向扁平变化,形成了唐圆宋扁的风格。由于理学在宋朝的风行,自北宋开始,琴的外形则主要以仲尼式为主。到了南宋年间,琴形仍以仲尼式为主流。而同为仲尼式,外形又有了一定的变化。其主要变化,在于除北宋琴形的流形外,又流行出肩耸而形狭的式样,其形状更渐趋扁平狭小。元朝历时较短,在琴文化史上,属于过渡发展阶段。元琴的琴形,基本保留着宋琴较为扁狭的特点。在外形上,仲尼琴仍占绝大部分。


由于中国历来都是一个仿古尊古的民族,对于古物有种特别的情感,遵从祖宗理法顺应天地是基本的道德规范。而琴的形制式样、整体风格乃至细部变化,都是在仿古的基础上再进行改进发展,因此,自宋代起,历代的仿古之风便盛行不衰。宋初仿唐琴之浑圆,后渐成宋扁风格。除弧度外,琴形尺寸也有变化。据《琴苑要录》记载:近代所效古制微短,其音促而细近代之人不稽于古,加其长阔,矫欲高鸣,失其琴者。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与宋代陈桥兵变篡谋立国的历史有关,所以宋太祖赵匡胤采取了“轻武崇文”的国策,这样就助推了宋代文化艺术的繁荣。宋词,宋画,宋代手工艺等等都表现出了极高的人文格调,成为后世文艺的标杆。加之宋徽宗赵佶以帝王之身,积极参与文艺创作,繁荣和发展了艺术领域。




史书记载宋徽宗蓄南北名琴于宣和殿百琴堂,足见宋王室对琴的重视程度。从《听琴图》中可见,作为文人音乐的古琴艺术和古琴审美意识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重要发展。南宋以后,由于当时社会的“思故国”情怀,需要借助文学和艺术予以排遣,因此操琴逐渐成为一种雅致的社会风尚。故而使得“携琴访友”成为了这一时期经典的审美样式。

以上就是关于不同时代的 古琴(乐器)  形制演变的详细介绍。

资讯发布者

一切为了电音
关注TA

相关百科

古琴(乐器)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中华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琴曲存世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中国古琴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

拨弦乐器

拨弦乐器是弦鸣乐器的一种。可以通过使用者的不同操作来达到不同的效果。通过琴弦的震动来达到使用者演奏、抒情的目的。演奏者主要通过拨弦来完成演奏。

体鸣乐器

体鸣乐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的一大类乐器。这类乐器以一定形状的发声物质为声源体,在自由状态下(不予变形或附加张力等)受激发声,无其他媒介振动体。概述 体鸣乐器主要包括打击乐器类中除鼓外的其他乐器;还包括传统分类法未能列入的一些乐器,如口簧、散扎(非洲)、八音盒、玻璃琴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常用作乐器的生产和生活器具,如缶、水盏(中国古代)、乐杵(中国台湾省)、乐杯(欧美)和贾尔达伦格乐碗(印度)等。还包括仿声器或效果器,如乐砧、橇铃和蹄声壳等。

弦鸣乐器

弦鸣乐器, 由绷紧的、 振动的弦为声源的乐器的通称,通常用"弦乐器"称呼。当需要精确的、以乐器学、声学为依据的名称时,就用"弦鸣乐器"这个名词来代替"弦乐器"。 根据激励方式,它的三大基本类型分为:擦弦(friction)弦鸣乐器、击弦(struck)弦鸣乐器、拨弦(plucked)弦鸣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