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音乐资讯
日期:2023-02-16
从自赏到后摇,在创新中突围的摇滚乐
摇滚乐,新世代与守旧派的冲突,在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复苏,新的文化思潮也不断涌现。 此时的美国,“垮掉的一代”试图用“自由”和“反叛”来构建新的文化秩序。在现实中,当生活有了盈余,青少年便开始对传统秩序产生不满。
现在回过头看马龙·白兰度主演的《飞车党》和同期上映的《黑板丛林》《无因的反叛》等影片,人们就能明白这个时期的年轻一代是多么不可一世。加上当时美国的种族问题混乱不堪,让摇滚乐在这几个拐点被卷入“黑与白”“老一辈与新世代”之间的大旋涡之中,正是这一剂催化剂最终让 美国社会“乱了套”!
《摇滚乐全史》,作者: 虎子,版本: 有书至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2021年6月,年轻世代与老一辈的思想冲突越发尖锐,主宰游戏规则的人害怕极了。这时出现的摇滚乐让主流社会陷入了恐慌。首先,这种令青年 一代为之狂热的东西是属于黑人的音乐,完全打破了当时的种族隔离制度,与当时的主流价值观产生了严重冲突,致使美国主流阶层对其进行打压。
黑人音乐成为美国的文化标签,这恐怕是死守主流观念的人不能容忍的。主流文化把摇滚乐视为年轻一代堕落的象征,甚至还跟冷战扯上了关系,控诉摇滚乐是阴谋。此时,非裔音乐人查克·贝里的唱片已经销往整个欧洲,他被欧洲年轻人奉为摇滚乐的代名词,这在主流权威眼中无疑是个大问题!因为无论从什么层面来讲,都不能让查克·贝里成为主流明星。为除后患,只能找理由把他抓了起来。
在美国主流社会对付黑人的空档期,从太阳唱片出道的猫王大获成 功。摇滚乐对原创性的诉求总是第一位的,尽管猫王在这一点上存有污点, 但就他当时的影响力、强大的个人魅力和在舞台上不可一世的劲头,都让他势不可当地成为一代摇滚巨星。猫王风光上了天,参加一次电视节目都能获得5万美元的天价报酬。一时间,猫王就成了青少年心中最崇拜的偶像。等主流权威反应过来,黑白两界的摇滚先驱已经联合出演了一部名为《春风得意》(1956年)的电影。这时有人认为,再任由这些人闹下去,社会就要翻天了。
传统派对摇滚乐的恐惧原因有?
第一, 猫王作为青少年偶像,青少年听了摇滚乐会心生叛逆。摇滚乐主张独立思考,青年一代从思想上开始反抗大人,与主流意识形成对立, 这让整个主流社会都感受到威胁的气息。
第二, 主流传统派强调摇滚乐是对宗教的亵渎,青少年的狂热崇拜就像异教信徒一般狂热 ;加上摇滚乐具有性解放的氛围,这是保守派最不能接受的地方。
第三, 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种族问题。说到底人们心里很清楚,摇滚源于黑人音乐,而猫王就像一个白皮肤的黑人,他翻唱着黑人歌曲, 给主流社会一种强烈维护黑人民权的感觉。在那个黑人民权运动情绪最为高涨的时期,刚好闹出了“巴士事件”,非裔妇女罗莎·帕克斯因拒绝给白人让座遭到逮捕,还有非裔少年冲白人妇女吹口哨被私刑处死等事件。猫王的歌曲堂堂正正地赞美黑人音乐,在年轻一代中拥有众多追随者和崇拜者,这足以让整个主流社会感到恐慌了。
构成摇滚乐的基本要素少不了形式上的乐队编制、使用的乐器类型、演唱及演奏的风格,此外还得有态度和内核思想。这一点从最早的 Rock and Roll 时代到现在基本没有改变。可以说这些就是构成摇滚乐的永恒要素。
但是摇滚乐又有一根追求创新的强迫神经。而在创新道路上,实验性手法成了一个绝对的关键词。实验元素可以让人重新审视摇滚乐的基因,使它成了除黑人音乐元素以外又一个极为重要的新根基要素。
这一视角会影响很多人看待摇滚乐的方式,但只有把这个“新根基要素”与传统要素合并在一起才能看清摇滚乐的全貌。实验要素到底是什么?这便构成了本章重点讨论的内容。
从摇滚乐诞生时起,摇滚音乐人对“新”的探求就没停止过。从最早查克·贝里对吉他技法的创新、博·迪德利对节奏上创新的追求,到迷幻元素的融入、前卫摇滚中对合成器的应用以及新浪潮后朋克对实验性的融合等。
可是,这里的“创新”或者“实验”到底是指什么呢?又为什么一定要创新呢?这个“新”,姑且看作“之前所不存在的东西”,但本质上“新”又存在时差性概念。
换句话说,“新”可以是时代发展中, 完全崭新和新颖的东西。另一方面,从地域上而言,“新”也可以是相对的新鲜事物。以英伦入侵前后来举例,对于英伦而言布鲁斯是一种全新的东西。这是个相对概念,因为英国之前没有流行过布鲁斯,也没有诞生布鲁斯。
以上是:从自赏到后摇,在创新中突围的摇滚乐的相关内容。
英伦摇滚
流行摇滚
硬摇滚
民谣摇滚
另类摇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