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历史悠久的民谣的发展历程详解

分类: 音乐资讯

日期:2023-05-31

历史悠久的民谣的发展历程详解

民谣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音乐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代表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遗产。本文将从民谣的起源、发展和变迁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起源

民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据《左传》记载“鬼神宾客,无岁月之累”,说明在古代已经存在以歌为载体的部落信仰。古代民歌的内容大多取材于祭祀、婚丧喜庆、苦难生活等方面,这些歌曲往往反映了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到了隋唐时期,民歌得到了更加系统地建构和发展,尤其是唐代音乐家王洛诗所编纂的《乐府诗集》,奠定了民歌诗歌化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地域性的民歌在不同的民俗中逐渐发展壮大,例如江南花鼓戏中的“摇篮曲”、山东梆子剧中的“师兄弟”等,都是经典的民歌作品。



2. 发展

到了明清时期,民谣得以更广泛地传播。由于文化交流的加强,从而促进了民谣沿着文艺丰富、风格好听等方面的推广和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名家精选、通俗易懂、唱腔情感深刻的民谣,比如《阳关三叠》、《碧云天》等,都成为了流传千古的音乐经典。


民谣在20世纪初进一步发展,此时期大部分的民谣都具有社会批判性或者反映黑暗面的侵害。中国的民谣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设各阶段均有体现,如《南泥湾》、《渡江战役》等,它们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于战争的忠诚、勇敢和必胜的信心。同时,民谣还逐渐向城市流动,介入到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等多个领域。



3. 变迁

20世纪60年代末期,中国的大规模经济改革开放使得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民谣也不例外。在此期间,中国出现了新兴歌唱类型“摇滚乐”、“流行曲”,导致传统型的民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由于他们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传统、儒雅和底蕴等色彩,因此他们还在享受广泛的民间欣赏、音乐会演绎,在全国的科技馆和文化宫里举办表演。


总之,民谣作为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独特风格和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的音乐遗产,代表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和深远的历史背景。从最初的口头传承,到逐渐形成书面记载、音乐记录、演唱表演等多种形式的发展过程,民谣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为时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资讯发布者

放些歌仔听听
关注TA

相关百科

民谣

民间流行的、赋予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民谣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

曲艺音乐

曲艺又叫说唱艺术,是以民间讲唱文学为基础的,讲唱文学、音乐、表演三者相综合的中国传统艺术。音乐是曲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唱腔和乐器伴奏两种成分,而以唱腔为主。

Solo(音乐)

SOLO是一个英文单词,含义为独奏、单独、单独飞行;在录音设备中S是Solo的意思,就是这一轨单独放音;音乐中Solo的意思为独奏曲

音乐结构

旋律是横向的,音符一个接着一个。“结构是附加在这个音符线上的东西。取得结构的一个方法是使用和声(harmony)。一个人不能给自己的声音配上”和声“,他需要一位朋友与他一起唱,或者需要一把吉他来弹拨。

CHAMBER POP

Chamber Pop是指典雅、高贵、精致的一种流行乐,它有一定的古典音乐感觉。Chamber Music一词来自古典音乐,中文叫"室内乐",是种小组弦乐演奏曲式,气氛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