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国学常用典故——乐器演奏:东山丝竹 自郐以下的由来

分类: 乐理基础

日期:2022-12-31

国学常用典故——乐器演奏:东山丝竹自郐以下的由来

东山丝竹:在很久很久以前,东山是位于浙江上虞的,相传东晋时期的谢安曾隐居于此的,他经常的邀请王羲之等人在此相聚一堂,弹琴、下棋、赋诗等。见南朝.宋.刘义庆在《世说新语.言语》中记载。后来就指晚年以丝竹来消遣。清.赵翼在《秋帆制府挽诗》中写有:“南国烽烟悲远道,东山丝竹渺前尘。”自郐以下:在很久很久以前,吴国的季札在鲁国看周代时期的的乐舞,对于各诸侯国乐曲都有了评论,但从郐国以下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见《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记载。后来就因以“自郐以下”来表示自此下无价值,不屑一提。郭沫若在《雄鸡集.关于大规模搜集民歌问题》。



中记载:“后来的史官更是自郐以下了。”亦作“自郐之讥”、“自郐无讥”、“自郐”。在《旧唐书.音乐志一》中写有:“延陵有自郐之讥,孔子起闻《韶》之叹。”的名句。乐曲是主要方面,选入了江南丝竹的八大名曲,以及流传江浙沪的各种代表、优秀曲目140余首,选入了改编创作的曲目数十首。附录中还收有"二泉映月"等名曲,作者阿炳生处江南丝竹兴盛地的无锡,江南丝竹对他影响极大,他在这方面造诣很深,他当之无愧地作为丝竹艺人赫然在选,他的"二泉映月"作为有江南丝竹音乐因素的参考乐曲在选。江泽民主席提到的"夕歌"亦为丝竹歌曲在选,聂耳的"金蛇狂舞",著名的"苏武牧羊",刘天华的"变体新水令"等均直接据江南丝竹音乐的素材改编,可见丝竹乐器演奏受人瞩目影响之广泛。




对江南丝竹音乐的论述文字及相关资料,乐人乐社,大事记,丝竹活动等尽收其中,另还附有丝竹专论、音响资料索引、版本资料、演奏符号乃至演出广告、乐器形制等。
书的行套中附有新录制的三碟CD光盘,8首优秀的传统乐曲和8首未曾面世的1987年、1992年江南丝竹音乐创作、演奏比赛中获奖创作乐曲。江南丝竹音乐有上百首(种)的传统曲目和相当数量的据其素材改编、创作的曲目,它有上百年的流传、演变、积淀历史和因此而形成的大量资料。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的必然要走向世界,最终融入世界。对其进行发掘出版,"公诸同好,以广流传",意义重大。




江南丝竹音乐产生并流行于江、浙、沪这一经济文化发达的富饶宝地,它小、轻、细、雅,充分体现代表了江南文化,是江南文化的特定产物。她得天独厚,丰富多彩,极具个性特色。它具备着:秀雅、委婉、明快、圆润、舒缓、抒情、优美,所用乐器简便易得,演奏形式灵活多变,人民群众喜爱,文人雅士钟情,可谓雅俗共赏。它最有资格代表江南文化。古人称"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说明了它的平和中正陶冶德行的特性。江南丝竹,曾因地区及惯有的随意性而被称为"苏南丝竹"、"吴越丝竹"等。20世纪50年代初举行的华东民间音乐汇演期间,几位关注这方面的乐人一起议论称名问题,大家最终认为"江南丝竹"一名较为适宜。于是就约定俗成了。

以上就是关于国学常用典故——乐器演奏:东山丝竹自郐以下的由来的详细介绍。

资讯发布者

一切为了电音
关注TA

相关百科

乐器演奏

“演奏的意思为用乐器进行表演。演奏形式包括独奏(由某件乐器单独演奏)、伴奏(用一件乐器或一个乐队来衬托歌曲的主旋律)、齐奏(用二件或二件以上的乐器同时演奏同一个旋律)、合奏(使用多种乐器进行多声部乐曲演奏)、重奏(二件或二件以上的乐器,每件乐器演奏不同的旋律)和领奏(合奏时由一个或几个人领头演奏)。

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

拨弦乐器

拨弦乐器是弦鸣乐器的一种。可以通过使用者的不同操作来达到不同的效果。通过琴弦的震动来达到使用者演奏、抒情的目的。演奏者主要通过拨弦来完成演奏。

体鸣乐器

体鸣乐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的一大类乐器。这类乐器以一定形状的发声物质为声源体,在自由状态下(不予变形或附加张力等)受激发声,无其他媒介振动体。概述 体鸣乐器主要包括打击乐器类中除鼓外的其他乐器;还包括传统分类法未能列入的一些乐器,如口簧、散扎(非洲)、八音盒、玻璃琴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常用作乐器的生产和生活器具,如缶、水盏(中国古代)、乐杵(中国台湾省)、乐杯(欧美)和贾尔达伦格乐碗(印度)等。还包括仿声器或效果器,如乐砧、橇铃和蹄声壳等。

弦鸣乐器

弦鸣乐器, 由绷紧的、 振动的弦为声源的乐器的通称,通常用"弦乐器"称呼。当需要精确的、以乐器学、声学为依据的名称时,就用"弦鸣乐器"这个名词来代替"弦乐器"。 根据激励方式,它的三大基本类型分为:擦弦(friction)弦鸣乐器、击弦(struck)弦鸣乐器、拨弦(plucked)弦鸣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