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摇滚乐满足了青年人或者热爱音乐的人群的“文化消费”,而且摇滚乐表达音乐内容,传递出的某种社会诉求,迎合普通民众的需求。从内容上看,这些需求有反战民权、和平、正义等青年密切关注的主题,也有反映青年人生活的爱情题材,还有反映青年人成长过程中向往自由、反叛性格特征的表达。比如,摇滚乐歌手鲍勃·迪伦的歌曲《Blowin’ in the Wind》《Girl From The North Country》,前者是反战的,后者是传统的爱情歌曲。歌曲《战争祸首》中:“你们建造只是为了毁灭,此外,什么也没有干“批判的就是惨无人道的战争。《枪手》提出的“你们的金钱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赚的钞票再怎么多,也不能为你们赎罪。”直指美国社会中的黑暗问题。鲍勃·迪伦在赋予摇滚乐以音乐灵魂的同时,也告诉“青年人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不要盲从,不要逆来顺受,要敢于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第二,与摇滚乐家的演唱风格、个人魅力和作品有关。虽然说青年人追捧摇滚是不争的事实,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青年人心目中的摇滚偶像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年代青年人欣赏的摇滚歌手还是可以区分开来。在50年代的第一批摇滚明星 EvisAronPresley (猫王) Chuck Berry、 Little Richard、Fats Domino、 Bill Haley、Jerry LeeLewis、Gene Vincent等中,尤以“猫王”影响最大。
文化激进主义除了在风格和布局中的形式革命外,则基本上是叛逆性的,因为它的冲动来自愤怒。”应该说摇滚的繁盛是与当时政治和文化领域内的革命有很大的关联。摇滚的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唤起了人们拯救社会、拯救人类、拯救自然的行动。例如,鲍勃·迪伦的反战歌曲《Blowin’in the Wind》; 迈克尔·杰克逊呼吁拯救自然的《我们同属于一个世界》;还有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摇滚歌手比利·布拉格发起的“红楔”运动,希望让英国工党重视青年人的政治利益并提出更加符合年轻人想法的文化政策和就业政策这样的行动等等;还有很多不胜枚举的事例。总而言之一句话,摇滚不仅一种是音乐实践,同时也是一种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